| 口腔显微技术发展历程
                   | 
              
               
                |  作者: 
                  admin
                     来源: 
                  本中心
                     更新日期:2010-9-30 
                   阅读次数:8583 | 
              
            
            
               
                 
                             
  在口腔科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在不断追求更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微观牙科学(Micro-Dentistry)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生所接受。口腔临床中所需要的检查、诊断和治疗都在现有的基础上向着微观和精细的方向发展。 
  1978年美国的Apotheker和Jako医生设计了口腔手术显微镜的雏形Dentiscope,并于1981年商业化,但当时并未引起口腔医学界的关注,于1986年停产。1992年,宾西法尼亚大学牙学院将显微镜用于牙髓外科,受到高度关注。1995年以来,使用牙科显微镜的牙髓科医生明显增加。1997年美国牙医学会规定所有的ADA认可的牙髓学课程必须有显微治疗方面的内容。口腔手术显微镜的实用价值在国际口腔领域中得到广泛承认,医生们开始认识到在牙髓病治疗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而且应该使用手术显微镜进行治疗。这一新的医学技术开始从牙体牙髓学向牙周病科、口腔修复学和整容手术学扩展。 
  牙髓、根尖周病的显微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显微镜可以将牙齿患部放大,且提供非常充足的光源进入根管,使临床医生能看清根管内部的结构,确认手术位置,不再只凭感觉与经验来做治疗,从而减少治疗的不确定性,提高牙髓根尖周病治疗的品质,减少创伤。手术显微镜的使用,已经使牙髓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牙科手术显微镜在牙髓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根管治疗、根管再处理和牙髓外科。 
           
          
          
                 |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显微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显微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网”或“来源:本站原创”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本中心...②...③...
                  
                 | 
              
               
                 
                  
                  上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下篇文章:培训中心“操作培训”场景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